标题: 博弈和共谋--柴静视频的另类思考 叶隐 2015-03-02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jI2Mjg3Mg==&mid=204167789&idx=1&sn=e26805aad011848ac762a9c7bb328fe0#rd 在一个任何公共问题披露,都需要许可证的国家,柴静的视频引发巨大公共反响,窃 以为这不是个人情怀所能造成的自媒体传播奇迹或偶然事件。而是和当前政策走向-- 以环保名义开征新型环保税、以产业升级名义整治民营企业、以环保问题掩盖经济严 重衰退的政策原因…--有必然联系,而她是不完全知情的【共谋者】。 说她是共谋者,并非阴谋论,而是一个事实描述。众所周知,央视记者固然风光,但 在调查中,如果协调不力,也经常会碰到各种软硬钉子。作为央视前记者,在不算短 的制作过程中,她如果仅凭个人魅力和名气,而没有更高背景的协调,她采访各级权 力部门,是不可能那么轻松的。本来就衙门难进官难见,就算见到了,官员政治警惕 性都那么高,不是每个人都愿意随便表态的,而她做到了。这说明,即使她有自己的 独立策划,但在制作过程中和更高权力部门的协调中,她既清楚协调者对她的期望, 也清楚官员们配合采访的意图,及对纪录片可能得到的传播途径,有比较清晰的预期。 而喉舌的全线力挺和热炒,证明了这一事实。虽然昨晚被下首页,那只是某种降温措 施和协调部门利益的折衷考虑。所以说她是一个共谋者,只是一个事实判断。 而之所以说她是一个不完全知情的共谋者,也即她对自己的视频,在何种时机和程度 上被为她提供方便的权力部门加以利用,并没有深入、全面考虑,仅此而已。我一贯 强调,在类似重大公共事件中,除非需要进行法律追责,否则不要把焦点放在人身上。 因为人都是巨大统治机器的零件,张三李四都是可以替换的,所以我并不在意她是好 人还是常人或烂人,而是专注于这种权力机器的运作机制。在一曲权力戏中,演员只 能知道她该知道的,而不能知道更多,否则出于良心或名誉考虑会产生抵触心理,表 演就难免有失自然了。 视频热播后,引发了巨大公共反应,有人身隐私攻击,也有深情赞美。我不赞成对她 进行人身攻击。也认为大部分对她的人身攻击,是水军公司有意无意配合炒作的惯用 套路,无论水军公司出于何种意图,在客观上都加强了她的情怀感染力和悲壮形象, 激起了公众更大的感动情绪和保护欲,强化了她的道德形象。我也同样不赞成对她进 行过多褒奖,而应该聚焦于提高对新型洗脑术的识别能力,是基于以下理由。 和以往重大问题被揭露后形成热点、媒体公众热闹一段,最终偃旗息鼓不了了之一样, 我同样不认为这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契机。在现有体制下,雾霾问题,除非天天开APEC, 否则即使权力部门想有所作为,都不会得到有效的解决,更别说动辄得咎的民间社会 有什么参与机会了。所以,类似问题,我都不会从解决或试图解决的角度去考虑,而 只是把它们看成一场接一场停留在公众舆论躁动中的观念战争,与实际解决几乎毫无 关系。 在这些观念战争中,我唯一关注的,是民间主体性和体制主体性的强弱变化。所谓主 体性,并不复杂,即思考问题或行动的时候,以谁为主。如果以公民为主,就会产生 弘扬权利、抑制政府权力的思维;如果以体制为主,就会产生压抑权利、依赖权力的 思维。前者养成法律话语习惯,型塑批判性思维和公民人格;后者养成道德话语习惯, 型塑偶像崇拜和臣民人格。只是有时,因为体制让人过于失望,公众会把信任、崇拜、 依赖移情到体制化的道德偶像上,是一种自我安慰的自欺心理机制,同样是没有主体 性的。 有主体性和没有主体性,看似差别不大,实际上,它决定了人的思考、决策模式。比 如说,如果大多数人都能清晰地区分道德思维和权利思维,共谋思维和博弈思维,也 即臣民和公民思维,也能清晰区分情绪躁动和行动动员。那么,我会对柴阿姨本人及 她的视频大唱赞歌,并考虑在行动上响应。在此之前,防止体制化的道德偶像,用经 过文化消费主义包装的精致洗脑术,对独立思考的侵蚀,才是首要任务。 所以每次看到“支持XX”的心迹表白,就觉得悲凉又好笑。比如我悲壮深情地说要去 干一件改变社会的大事,因此收到一千万甚至一亿个点赞表态(事实上D是绝不会允 许此类情况发生在它不信任的人身上),我信心百倍,你们也以为我能解决什么问题。 其实只是我感动了你们,你们也只是在安慰和鼓励我,真需要你们实际的配合了,可 能响应者寥寥无几。嗯,有比没有好,但不能因此幻想问题真的解决或者能够解决了 啊。 我也知道,即使社会问题基于理性思维即权利思维,但人心、愿力即道德力量,每一 个最微小的善意都很可宝贵值得珍惜,甚至可以汇合成洪流,但这种洪流绝不是无意 识感动、点赞的简单叠加,而是需要实在的理性思考和行动冲动才能达成。如果谁能 召集100万人用行动支持她,我明知最终一无所成,出于对善意善行的共鸣和同情, 也愿意去打酱油。没有基本的独立思考和行动或行动的冲动,这种狂热的假动员开挂 模式,只是情绪噪音,除了制造错觉幻觉,并无多少真正的价值。 再回到柴静的视频,在对雾霾认识的专业性、新闻伦理、视觉效果上,有褒有贬,众 说纷纭。我也不苛责她是否指出问题的体制病根,更不苛责她是否能导向问题的解决。 我最在意的是,是她的思维模式和表达方式,对公众思考能力的温柔、精致劫持。简 而言之,她看似揭露了一些问题,实质是将政府的责任,巧妙地转嫁到了企业和公民 头上,是和80年代的道德启蒙模式一脉相承的,也是和“长鱼侯”“你光明,中国便 不黑暗”有异曲同工之妙。事实上,在中国,你光明,权力就会让你进黑屋。是道德 思维对权利思维,臣民思维对公民思维的温柔遮蔽。而她,长期操弄这套话语模式, 建立了巨大的道德感召力,可以说是一种“影子体制”的道德招牌。 众所周知,凡被允许揭露还有喉舌站台的问题,不是为了掩盖更大的问题,就是收费 预告片,或者二者兼而有之。过去的事实不断证明这一判断,后续将有更多的事实, 证明这一判断。而公众,除了得到几个道德偶像,丧失的是实在的权利、尊严和血汗 凝结的真金白银。 也众所周知,道德是一种重要的政治资源,没有人可以不经体制允许而获得巨大的道 德名望。做好事,也是需要许可证的。有许可证,可以上央视分享一个玉女的成长传 奇;没有许可证,就上央视忏悔一个嫖客的欠费经历。中国可以产生无数个柴静,但 绝不允许产生半个德兰修女。因为柴静们,是乖巧可信任的,也是可以控制、利用的, 而德兰修女们,基于上帝信仰,是不可信任也不可控制不可利用的。 所以,在中国,需要特别警惕由于善于与体制共谋而结成的各类观念团伙、道德偶像, 诸如法制男神、民主女神、调查圣母等等。 一个台湾朋友说:“你们中国人好奇怪,天天生活在雾霾中,但雾霾感动不了中国, 直到雾霾感动了柴静,柴静才感动了中国。你们好像有个评奖节目叫“感动中国”, 是不是因为太麻木了,不会行动,才总需要感动。感动完了呢?”我说:继续感动。 继续感动,也是共谋的一种最主要形式。 在一个公共事件里,为主角的情怀感动并大加褒扬,这是道德判断――道德判断主要 基于动机,比如高尚意指动机而不是结果,简单而容易引起广泛的情感共鸣,但误判 率畸高。 搁置主角的动机,仅仅把TA看作一个不好不坏的普通人,把TA在公共事件中获得的荣 誉看作一个交易行为――付出代价,就会有所收获。可能是经过精心算计的,也可能 是意外惊喜,这都不重要,总之避免去做动机判断,而专注于过程和结果判断。比如 考察TA在整个事件里,TA在权力结构中、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能调度的资源,用 何种方式调度资源,使用权力、人情关系等潜规则调度,还是基于权利去调度,权力 和公众,在事件中各有什么反应,及分析短期和长期后果,这叫权利思维或公民思维。 在此基础上,作出自己的行动选择,则叫博弈思维。 在一个物质和精神(文化/道德)资源几乎全部被权力垄断的国家,权力有巨大的向 心力,绝大部分人倾向于和权力互动去解决问题,但正常、透明的互动渠道是不存在 的。比如你去找人大代表反映意见,一则你很难找到他,二则就算找到他,他也不会 把你的诉求当回事,通常都是避之唯恐不及或冷若冰霜,表面客气应酬下就算奇迹了。 于是各方会揣摩权力的心理,运用自以为可行的策略去解决问题,权力一般不会对这 种意图直接回应,而是暗中按需操纵利用,让参与各方永远无法达成最基本的共识, 即基于权利思维的最低共识,这一过程称之为【共谋】。不论你的动机是好的,还是 不好的,都是共谋。 共谋论看起来很复杂,其实并不复杂,打个比方:一位颠倒众生的美女,和一大群追 求者。美女会自说自话对追求者做出某些暗示,但绝对不会和他们直接对话。于是一 帮追求者各自揣度,万般讨好,各种剖心表演、各种互相鄙视甚至仇视决斗,而美女 并不准备嫁给任何一位,我行我素,她只享受操纵快感。这一过程既有与美女的共谋, 也有追求者之间的共谋,构成一个系统化的迷局。 与和权力共谋一样,追求美女的动机各自不同,有真诚有猥琐的,这都不重要。重要 的是,这种多头互动造成的结果:形成一个具有强大气场、引力的迷魂阵,把愿望幻 想成参与、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因为资源和信息的绝对不对称,即使出于良善动机 的共谋,付出和收获,完全是不成比例的,也是不可预期的。而在同样情况下,用博 弈思维,未必得到更多,但可以清晰判断形势,减少投入和付出。用比较粗糙的大白 话,老子追不到你,不追你还不行吗?不追你闲着也好,干点别的事也好,总强过在 虚假希望中意淫吧。如果美女没有人追了,她也无法颠倒众生了。 所谓博弈思维,也不复杂,就像两个人或一群人赌博,赌博的规则,彼此的综合实力, 各自的利益预期,都可以进行大致评估;我是我,对手是对手,主体性非常清晰。我 可以选择参赌,如果觉得自己必输,也可以不和你赌。而共谋思维,就像恋爱中完全 丧失自我的一方,什么都不清晰,说好听叫痴情,不好听叫愚昧。 这并非在鼓吹努力无用论,而是强调不参与共谋,对塑造主体性的重要性。这是符合 非暴力不合作的原则的,但遗憾的是因为没有主体性,很多推崇甘地的人,也经常意 识不到。反复提示,仅仅为了说明,努力的方向,应该放在民间主体性的建立,而不 应该建立在根本无望的依附性共谋上。当公民思维或博弈思维真正建立,公共理性才 可能提高,共同行动才可以期待。否则看似群情汹涌,也不过是无意识的情绪噪音, 徒然耗费精力和生命。 反抗或者批判一个东西,表示还认同它的规则框架,或者处于这个框架以内,只是觉 得不合理,想去矫正、修补它。只要你有互动、共谋的企图,它就很容易操控你。如 果你忘记、忽略它,按照自己的规则行事,它就会非常着急,要来矫正你打压你。你 还是坚持自己的规则生活,虽然可能还是弱势,却掌握了主动权。 虽然雾霾话题因为柴静的高端道德形象而显得更高大上,但和其他话题并无根本区别。 很多话题看起来是在反抗,比如大胸、逼婚,其实仅仅只是表明自己主见不够,需要 诉诸集体情绪认同和仰望意见领袖的力量,才能确信自己的选择的合理性,这就是舆 论战。舆论战中的操控者深知,制造一个话题陷阱,让大众困在里面,消耗生命,就 已足够。而脱出这个陷阱,需要更高觉知。 若思维和撒旦同构,自己的荣耀与耻辱,恐惧与希望就会和它缠绕共生,它就能预知 我们的任何反应和行动,就无法摆脱它的掌控。比如叫一无名女生写个非正式的帖, 发表在一个鲜为人知的角落,却能掀起一场话语风暴,和一道德女神,揭露一个存在 已久的问题,引发惊诧,是一样的性质。这种无意识的共谋,正是它能预见也是乐见 的。唯有无视它的挑逗和引诱,它才会无所施其技。 而关于如何在无处不在的意识形态陷阱,和环环相扣的生命困境中作出判断和选择, 并无捷径和坦途,仰赖各自对主体性的珍惜和耐心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