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女科学家收到一面袖珍锦旗 2025.6.28 由于此号被号主家属的某些医学同行们发现了,以至于号主再也无法对号主家属各种 黑,让号主某些不务正业的同行们少了许多乐趣。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反正几年前你 们已经吃过许多瓜了,就靠那些回忆支撑想象吧。现在可说的,乐趣太少,都是些鸡 零狗碎的小事儿。 女科学家业务方面主要两大块,一块教学,一块科研。科研这块,现阶段博士、硕士、 学士都有带。她应该是有一种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感,有一种追求极致的变态, 从我这儿看到的表现是,即使回家了,书房里经常开着视频会议,在线指导学生科研。 有时我纳闷问她,哪儿那么多会?她说,这天是硕博团队的,这天是临床什么的,那 天是本科学生的。要么检查文献阅读,要么讨论设计思路,要么掰扯实验环节,要么 分析数据,忙得不亦乐乎。我对这种倒是没意见,这些都是有意义的事,于情怀于个 人于国于家于文明,都乐见之。至少不是耗在那些山海般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会议 中。 她每年都有一两个本科毕业设计要带,每年都当成一次正经小科研来做。一般导师带 硕博更重于带本科,她有点异于常人,并不会因为是本科设计,就降低要求,指导学 生时那叫一个尽心尽力,各种指导、各种设计、各种怒其不争、各种喷。对,这都是 我不小心从书房路过时,听到的透板而出的故事。至于我看不到的学校部分、临床部 分,只能说,可以想见。 但实话实说,今年这两个本科生,她投入的精力不如往年的本科生多。原因并非她疲 倦了,而是今年这两个本科生也比较变态,那种优秀的变态。有两次,她下会了,跟 我忍不住感慨,花式夸了几通这两个学生,说这回本科设计好带。她指导一次,不用 在后面催三催四,孩子们能领会到要点何在,知道朝哪个方向使劲,下次组会,一对 表,做出来的就是上次约定好的;再指导一次,同样,下次对表,搞掂。相当于有一 个好的指挥系统,同时有一个好的战斗单位,指哪打哪。导师、学生都给力,进度快, 成果好,大家都爽到了。 一年一度毕业季,这两个21本的学生送给女科学家一面置于桌面摆放的袖珍锦旗,被 我拍出了墙挂式大锦旗的视效,我真厉害。她没跟我说,但她放在钢琴上,我不就看 到了。 锦旗上歪诗一首: 学习路上遇贵人 难题秒变小灰尘 针尖绣出SCI 科研路上有星辰 女科学家应该很欣慰,家属与有荣焉。科研、教育事业的道路上,这一代代薪火不灭 的传承,格外美丽。